![]()
中新网11月2日电 标题:三组关键词看习近平韩国之行。 11月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后返回北京。作为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后首次出访,此次韩国之行的深刻意义可以通过三组关键词来理解。此行变幻莫测,习近平主席的第一个活动就是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这次会晤是习近平主席同特朗普六年来的首次会晤,也是特朗普新任期内中美两国元首的首次会晤。经过几十年的剧变,近年来中美关系“发生了很多事情”。从两国关系来看,前一段时间,经贸关系经历了ed再次一波三折。通过在吉隆坡举行的经贸磋商,双方就解决问题达成共识。从世界形势看,世界百年变局正在加速,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此时,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领导人如何校准航向,不仅关系到两国人民,也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命运。经贸应继续成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 “双方应该算大账,不能只看合作带来的长远利益。” “对话胜于对抗。”这次会议,习近平主席直面问题,开出良方。中美是竞争对手还是伙伴?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吴恩达再次强调中方对主要和普遍问题的回答:“两国应该成为伙伴、朋友。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真理的必然。”言下之意,这就是基本实力外交的决心和格局。求同存异。此次韩国之行是习近平主席11日第二次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也是李在明就任韩国总统以来中韩两国元首首次会晤。为习近平主席访韩,韩国准备了高规格的欢迎仪式。中韩是搬不走的重要邻居、离不开的伙伴。 11年前,习近平主席访问韩国时提出“通过对话协商凝聚共识,以互谅互让的精神处理分歧,以合作共赢的态度促进共同发展”。十一年后,在两国关系改善发展的重要时期,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中韩关系要用相互尊重的眼光来看待,中韩要在相互尊重中发展,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志同道合的人就是伙伴,求同存异的人也是伙伴。”今年以来,从东南亚、俄罗斯到中亚,再到这一点此次韩国之行,中国外交继续以周边为重点,尊重彼此发展道路、支持彼此核心利益、相互提供战略支持,日益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鲜明特征。离子一直饱受冲突和战争的困扰。正是由于冷战的出现,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小经济体进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成为“亚太奇迹”。历史告诉我们:对抗和对立只会带来隔阂和混乱,合作共赢才是正道,世界会越来越宽广。今天,世界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习近平主席重申,“我们要继续坚持APEC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福祉的初衷”。 “坚持‘牵手’不‘放手’,‘扩链’而不是‘断链’”“勇于‘推倒围墙’”“让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亚太地区人民”……今年10月31日,习近平主席会见加拿大总理卡尼、泰国总理阿努丁、日本首相高城认为)关键词。愿向世界展示中国开放合作的决心和未来|更多责任编辑:肖武刚 UN845